查看原文
其他

WeChat ID FoodTalk01 Intro 食话是一个独立的媒体平台。关注食物相关的社会学、科技创新、农业未来、城市发展以及人性思考等更多层面,以多元、开放、包容的心态,努力打造一个充满善意、具有分享特质与诸多协作可能的人文生态圈。非周末晚8点准时推送。微博@食话 我是赵博,我来自万科,一家房地产公司。一般来说,我跟大家分享更多的都是关于建筑的话题,或者顺便推销几套房子,但今天我站在这里,从食物出发,分享食物与社区的关系,就像大家看到的这个主题:村民食堂的故事。宣传片里没有我,因为村民食堂整个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见证者,每个人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,我只是其中之一,所以我很荣幸,今天能由我来和大家分享村民食堂的故事。 今年的米兰世博会上,我所服务的公司有幸能参与这次盛宴,我们公司也是唯一一家独立建馆参展的中国企业。这个馆是一条龙的造型,但是它的主题就是食堂。它灵感的源点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角,良渚文化村的村民食堂,而且它的主张也是我今天的主题:食物构建社区关系。 什么是食物构建社区关系,我把这八个字、四个词分开来给大家讲解一下。 首先“食物”,我小时候,也许现在也是,邻里之间打招呼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吃了吗?”,或者“你家今天吃啥好的了?”之类的,这就反映了食物这个话题在通俗的问候中、日常生活里的话题性和必要性。回应刚才Cindy老师的那个关于“日子”的话题,我个人觉得生活就是过日子,这是一个大话题,不是小话题。现在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我们每天下班都比较晚,没时间自己做饭,所以每天要想吃什么、去哪吃就成了我们每天要考虑的事情。之前我们在盖房子的时候,没有想过房子和食物之间有什么必然的、直接的联系,但是当良渚文化村这个超大社区建成以后,这个问题就困扰了我们。如果不解决这里的吃饭问题,不解决大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的问题,再加上它跟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,那我们的房子就没人能住进来,其他人也就不会买新房。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个经济问题,但更是个民生问题,从食物出发,引发了我们对社区建设的思考。 我再来说一下“社区”,人和人组成家庭,许多个家庭构成社区,社区是家的延伸,和谐的社区生活也能给大家的家庭生活加分。良渚文化村,在座的大家可能有的人熟悉,有的人只有一些了解,有的人还比较陌生。我算是建设者之一,也是村民,我每次和不太了解良渚文化村的朋友聊天时,我说我是村民,听完他会愣一下,然后看着我表示很懂的样子,想跳过这个话题,我就连忙向他解释,我说的村民不是隔壁村的那个村民。良渚文化村的业主喜欢把自己戏称为村民,我们对良渚文化村都有一些感情。 在建造的初期,其实我们是想要打造一个有理想、有情怀的小镇,它是一个梦想居住的地方,居住是关键词,怎样住在这里,怎样让住在这里的人过上好日子,这也是我们建设者对自己的要求。从“三好社区的理想”到“五大社区的追求”,我们对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是变化的,但不变的是我们要不断地满足这里村民的日常需求。那么如何满足,这就是我们说的“构建”。“构建”如果作为动词就是把食物和社区结合在一起,它作为名词,就是我们的社区食堂。为什么选用食堂,而不是快餐店的形式、饭店的形式?因为国人对食堂都不陌生,每个国人的血脉里都有一段对食堂的记忆,年纪大的长辈可能对大锅饭食堂那段时光有记忆,年轻的朋友则有一段校园食堂里青葱岁月的记忆,所以我们也认为食堂是最能代表一种随意、轻松吃饭的感觉的符号,它跟家非常贴近。 既然选择了食堂,那么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风格的食堂呢?“食堂“,最能感觉到平等自由的,就是在七八十年代的食堂。没有阶级之分,这是我们初心。所以我们沿用了七八十年代的装修风格,长条桌、长条椅、搪瓷杯、搪瓷碗、革命语录、老海报,你走进食堂就能感觉到怀旧的味道。这样的食堂可能会吸引一部分有那段记忆和烙印的人,也能吸引一部分对那段岁月好奇的人。 我们当时真的很难批量做这个搪瓷杯,然后我们就选择定制,定制后发现,它比一般的杯子贵了好几倍,但我们为了坚持这个风格、这个特征还是坚持选择定制,而且我们要求厂家,一定要把一部分搪瓷杯磕碰出瓷花,要有岁月感。 然后再说一下食堂的精神。良渚文化村有一个村民公约,村民公约是文化村的业主自发订立的一套道德规约,包括见面问好、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自我约束。我们在食堂里的每张桌子上放了一个三角台,上面都刻着村民公约,这样也告诉大家,在食堂就餐的时候,要以村民的身份来自律,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村里的村民,你会感觉到了食堂,大家非常注意礼节礼貌,平等友爱的氛围非常浓厚。你可以是个高官或者是富商,也可以是白领、艺术家或者就是建筑工人,但是大家来食堂吃饭,就是简单地吃饭,坐在一起交流,这就反映出食客与食客之间的平等。食堂是自主取餐、自主归还餐盘,这反映出食堂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平等。之前我见过一个家长正在忙于打电话,吃完饭后忘记收拾餐盘,她的孩子就拉住她的衣角跟她说,妈妈,我们要收拾好,把餐盘拿过去。我想这个食堂可能也是有一些教育意义的。 说完食堂的精神意义,我们看看食堂有什么特殊的产品,或者我们想做什么产品。一开始都是一帮外行的同事在弄这个食堂,因为都没有做过餐饮,不知道什么东西好吃、怎么做得好吃、怎么健康。所以我们就跑遍了各大酒店去学习求教,最后我们将食堂定在本帮土菜为主,这也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。我们还请教了很多星级酒店怎么做家常菜,我们每一道菜出品之前,都要试菜三次,保证菜品的稳定性。逢年过节食堂还会推出一些自制的特产,比如酱鸭、咸肉、咸鱼、咸鸭蛋、笋干、酱菜什么的,我们把黄豆酱包装成礼盒,也成了村民逢年过节、走亲访友首选的礼品之一。村民食堂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传统,比如说一块钱吃饱的传统。什么叫一块钱吃饱?就是你花一块钱,拿一个空碗,自助餐台有米饭,你去自助餐台,可以无限量吃饱,怎么下饭呢?餐台还有免费的酱菜、免费的汤、免费的茶水。所以你真的只是想吃饱,也不要求吃得怎么好,那你就可以带着一块钱去村民食堂。 另外你听过限购,就是限房、限车、限号、限行,但你听过限购油条吗?我们村民食堂的油条曾经一度是限购的。说到油条就要说一下早餐,村民食堂的经营很有意思,早餐的经营状况比中餐、晚餐都好,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市面上比较好的早餐店确实少一些,另一方面就是村民食堂早餐的明星产品“四大金刚”特别好:油条、豆浆、烧饼、饭团。我以前没到食堂工作的时候,我也经常去吃,我家人来了以后,我也跟他们经常去吃,真的非常好吃。村民食堂的油条又叫安心油条,不加矾,而且我们要求每天用过的油都要倒掉,每天换新油,良渚的村民开玩笑说,这样的话别家的油条我们都不敢吃了,我们只能吃村民食堂的油条。每天村民食堂一开门买早餐的村民就排起长队,多数是买油条。如果炸出一大锅油条,前面排队的人全买走了,后面的人就白排了,心情会很不好。所以我们就实行了一个政策:每个村民一次只能买三根油条。如果你要想多吃一点,那没办法,就得重新排队。 我们还有一个汽车食堂,我们可能很少见过中餐的汽车食堂,我们为了满足上班族的需求,大家上班比较赶,又没办法到食堂堂吃,那么你开着车到食堂周围绕一圈,就可以买豆浆、油条这些早饭,你起床以后收拾收拾,从容地开着车吃着早餐去上班了。 最后说说”关系”。我们在经营食堂的过程中,也是意外地发现了收获。食堂不仅是一个提供食物的地方,还是一个业主们乐于交流的地方,互助友爱的邻里关系,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和延续。 第一个故事是网上已经流传得比较久的新闻:带头大哥一招手,全家搬进文化村。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,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的老大,他在文化村买了房子。良渚业主每人都有一个村民卡,就是整个社区的一卡通,可以当门禁,可以充值,基本就是傻瓜卡,不用带钱,拿着一张卡就可以在社区里畅通无阻。有一天这位大哥打好饭以后一摸兜,没带卡,然后他就犹豫了,后面还排着那么长的队,他在跟工作人员讨论应该怎么办的时候,结果前面后面排队的一些村民都拿出卡,跟他说,没事,刷我的,大家都是邻居嘛。这让他非常感动,他说感觉到一种久违的温暖。后来他就经常带着他的亲戚、朋友来食堂吃饭,他们也都发现,这可能就是他们理想中的一种社区关系,所以他的亲戚朋友逐渐过来,十几个人全都陆续搬到文化村里。 第二张照片,这位老人叫余奶奶,她女儿给她在文化村置办了一套养老居所,她的老伴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,她每天一个人吃饭,一个人去溜达,比较孤单,后来有了村民食堂,她就来这里吃饭,开始跟村民聊天,逐渐认识了很多村民、工作人员。熟悉了以后,工作人员会定期去照顾她的生活、看望她,她也经常拿一些水果和礼物来送给工作人员。再后来她基本一日三餐都在村民食堂吃,厨师长也很关心她,常来问她下周想吃什么,会特意为她准备。村民食堂还反映出一种对老人关怀的情怀。 第三个是拼桌年夜饭。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村民食堂形成了这样的惯例,很多村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大家子到饭店里或者在家里吃饭了,他们带了自己家里做好的拿手菜来到村民食堂,几家人或者很多认识、不认识的村民在一起,还有工作人员,大家一起拼桌包饺子、吃年夜饭。 所以“食堂”,一面是“食”,一面是“堂”。所谓“食”,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你吃饱,还让你吃好。所谓“堂”呢,它不光是一个吃饭的场所,它还是提供一个给大家交流互动、联系沟通的平台。这一点村民食堂做到了,在村民食堂,你可以认识你的邻居,你可以结交你的伙伴,你可以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。第一任村民食堂的经理就非常骄傲,他说,我就是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村民,大家后来关系很好,互相帮助,而且他也见证了很多村民成为了朋友,甚至有一些成为生意伙伴一同创业。村里有一些年轻妈妈喜欢做饭,她们在食堂吃到一些好吃的菜以后就会请教厨师长怎么做,我们厨师长呢,一开始都是口头描述,后来有一个妈妈一定要跟他学,于是厨师长索性就“开班授课”了,利用村民食堂下午的闲暇时间,这个妈妈也召集了一群认识的、不认识的村民,就有了一个“妈妈培训班”。在这之后又衍生出来村民的厨艺交流,村民的厨艺比赛等等一些活动,通过活动,又把大家的关系建立在一起。 另外村民食堂还会发生爱情故事,有一个小伙子在村民食堂吃饭,遇到了让他心动的姑娘,他怎么办呢?就每天来村民食堂碰运气,俗称蹲点。结果正好这个姑娘也是良渚的业主,也经常来,他一开始没敢上去,也不是怕被误会,而是他不知道人家是不是单身,他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,才确认姑娘也是单身。有一天,他去食堂,全食堂都坐满了,正好只有那个姑娘对面是空的,食堂窗口还排着长队,可能随时有人坐过去,他马上冲到自助餐台打了一碗汤,坐到姑娘对面。后来的后来呢,他们就结婚了。良渚文化村还倡导安居乐业,住在这里的人可以在这里就业,后来他成了我的同事,然后就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这个故事。 村民食堂不仅联系了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环境、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,它还维系着村民的每一段情感和记忆,我们现在的社区食堂,有了更多的类型,还加入了运动等其他一些元素,也是为了倡导科学运动、健康饮食,这也是食物构建社区关系新的提升。所以,希望村民食堂,希望社区食堂,在每一个社区、每一个家庭未来平常的日子里,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温暖。 图/食话君的照相机、赵博 责任编辑/Lynn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 Write a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